5.5 加工余量的确定

    5.5.1加工余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在选择了毛坯,拟订出加工工艺路线之后,就需确定加工余量,计算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加工余量大小与加工成本有密切关系,加工余量过大不仅浪费材料,而且增加切削工时,增大刀具和机床的磨损,从而增加成本;加工余量过小,会使前一道工序的缺陷得不到纠正,造成废品,从而也使成本增加,因此,合理地确定加工余量,对提高加工质量和降低成本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齿轮, 齿轮箱, 汽车齿轮, gears, gearboxes 1)加工余量的概念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称为加工余量。加工余量分为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

    工序余量是指为完成某一道工序所必须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即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加工总余量是指由毛坯变为成品的过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所切除的金属层总厚度,即毛坯尺寸与零件图设计尺寸之差。

    由于毛坯尺寸和各工序尺寸不可避免地存在公差,因此无论是加工总余量还是工序余量实际上是个变动值,因而加工余量又有基本余量、最大余量和最小余量之分,通常所说的加工余量是指基本余量。加工余量、工序余量的公差标注应遵循“入体原则”即:“毛坯尺寸按双向标注上、下偏差;被包容表面尺寸上偏差为零,也就是基本尺寸为最大极限尺寸(如轴);对包容面尺寸下偏差为零,也就是基本尺寸为最小极限尺寸(如内孔)。

    加工过程中,工序完成后的工件尺寸称为工序尺寸。由于存在加工误差,各工序加工后的尺寸也有一定的公差,称为工序公差。工序公差带的布置也采用“入体原则”法。

    图 5.4 表示加工余量及其公差的关系。从图中可见,不论是被包容面还是包容面,其加工总余量均等于各工序余量之和。

Z = Z + Z + Z + …

    式中 ——加工总余量;

    ——第 i 道工序余量, n 为工序数。

    齿轮, 齿轮箱, 汽车齿轮, gears, gearboxes 1) 对于被包容面( 图 5.4a

本工序的基本余量 Z = L - L

本工序的最大余量 Z = Z + T

本工序的最小余量 Z = Z - T

本工序余量公差 T = T + T

    式中 L 、 T 分别为上工序的基本尺寸和尺寸公差;

    L 、 T 为本工序的基本尺寸和尺寸公差 。

    2) 对于包容面( 图 5.4b

本工序的基本余量 Z = L — L

本工序的最大余量 Z = Z + T

本工序的最小余量 Z = Z — T

本工序余量公差 T = T + T

    式中 L 、 T 为上工序的基本尺寸和尺寸公差;

    L 、 T 为本工序的基本尺寸和尺寸公差。

    加工余量还有双边余量和单边余量之分,平面加工余量是单边余量,它等于实际切削的金属层厚度。对于外圆和孔等回转表面,加工余量是指双边余量,即以直径方向计算,实际切削的金属为加工余量数值的一半。如 图 5.5 所示,由图可知:

对于外表面的单边余量 Z = a — b

对于内表面的单边余量 Z = b — a

对于轴 2 Z = D — D

对于孔 2 Z = D — D

式中 Z —本工序的基本余量;

D —上工序的基本尺寸;

D —本工序的基本尺寸。

    (2)确定加工余量应考虑的因素

    为切除前工序在加工时留下的各种缺陷和误差的金属层,又考虑到本工序可能产生的安装误差而不致使工件报废,必须保证一定数值的最小工序余量。为了合理确定加工余量,首先必须了解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影响加工余量的主要因素有:

    齿轮, 齿轮箱, 汽车齿轮, gears, gearboxes 1) 前工序的尺寸公差 由于工序尺寸有公差,上工序的实际工序尺寸有可能出现最大或最小极限尺寸。为了使上工序的实际工序尺寸在极限尺寸的情况下,本工序也能将上工序留下的表面粗糙度和缺陷层切除,本工序的加工余量应包括上工序的公差。

    2) 前工序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当工件上有些形状和位置偏差不包括在尺寸公差的范围内时,这些误差又必须在本工序加工纠正,在本工序的加工余量中必须包括它。

    3) 前工序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本工序必须将上工序留下的表面粗糙度和缺陷层切除。

    4)本工序的安装误差 安装误差包括工件的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若用夹具装夹,还应有夹具在机床上的装夹误差。这些误差会使工件在加工时的位置发生偏移,所以加工余量还必须考虑安装误差的影响。如 图 5.6 所示用三爪自动定心卡盘夹持工件外圆加工孔时,若工件轴心线偏移机床主轴回转轴线一个 e 值,造成内孔切削余量不均匀,为使上工序的各项误差和缺陷在本工序切除,应将孔的加工余量加大 2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