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本课程的内容、地位、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1.2.1 本课程的内容
机器是由若干机构及零部件组成,机器的功能指标取决于机构类型及零部件的工作能力。为此,本课程内容在简要介绍有关整部机器设计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传动特点、功能特性、设计方法等基本知识;重点讨论通用机械零件在一般工作条件下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选用及设计计算问题。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总论部分 ── 螺旋伞齿轮, 齿轮, 齿轮箱, 汽车齿轮, 工业齿轮箱,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过程、传动方案及材料选择、润滑等
2.常用机构部分 ── 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机构等
3.传动部分 ── 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4.联接部分 ── 螺纹联接、键、销联接等
5.轴系部分 ── 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轴及联轴器、离合器等
6.其他部分 ── 弹簧、减速器等
1.2.2 本课程的地位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综合运用了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制图、公差配合等先修课程知识,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设计问题,较之以往的先修课程更接近工程实际,但也有别于专业课程,它主要是研究各类机械所具有的共性问题,在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1.2.3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螺旋伞齿轮, 齿轮, 齿轮箱, 汽车齿轮, 工业齿轮箱, 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基本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选用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运用标准手册,查阅相关技术资料进行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计算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1.2.4学习方法

1.认识机械、了解机械
学习课程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多注意观察各种机械设备,掌握各机构、零部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掌握方法,形成总体概念
各机构、零部件在机器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机器的功能是建立在机构的功能及主要零部件综合性能基础上,学习机构、零部件的特点、设计方法,同时从机器总体出发,将各章节讨论的各种机构、通用零件有机联系起来,防止孤立、片面地学习各章内容。
3.理解经验公式、参数、简化计算的使用条件,重视结构设计分析及方案选用。